在加拿大生活,除了台灣的網路報紙,或親友們的賀年訊息,幾乎感覺不到農曆春節的到臨,我們要維持一點氣氛都要靠自己努力一點。今天我跟老婆一起合作,作年糕與蘿蔔糕來應景。
小時候記得做年糕很麻煩,都要跟媽媽去磨米,然後把磨好的米漿拿回去作,現在就簡單多了,直接用超市賣的糯米粉攉水就可以了,加上砂糖,放到磨子裡,用大火蒸上十幾二十分鐘就好了。
做蘿蔔糕的方式相同,只是把糖換成炒好的蘿蔔絲,我今天負責刨絲,切培根與洋蔥,老婆炒好後加入黏米粉漿,再放入磨子去蒸,蒸的時間加倍,也是很快就好了。
這種不太花時間的年節應景食品,我們還應付的來,也讓孩子知道這些台灣家庭以前年節要做的事情,我還記得母親做香腸,這個就肯定要在我們家失傳了。
其實這些東西在華人的超市都買的到,只是在這裡生活,冬天不易出門,夫妻一起在家裡就弄些吃的,消磨一個下午,也算有趣。
最後祝福大家來年生活蒸蒸日上。
==============================
後記:蘿蔔糕食譜
材料:粘米粉(900克),玉米粉或太白粉(45 g),番薯粉(45 g),蘿蔔(900 g),臘肉,香菇,蝦米(40 g),水(6.5 cup)
作法:
1. 將三種粉先用2.5杯攪拌均勻,剩下的水另有用途
2. 將蘿蔔刨絲,與其他佐料,加油,鹽,胡椒下鍋炒香,不用炒到蘿蔔絲收水,將步驟一倒入混合
3. 然後將剩下的四杯水另外燒開倒入
4. 再放入模子用大火蒸50分
更正:甜年糕更簡單,就用糯米粉加水加糖,水要用溫水,比例是一包400克的粉配1.5杯的水,我老婆說她都是用看的,反正調出來的稠度像麵茶就可以了。另外,Tom的秘訣,要用一些粘米粉
移民加拿大,準備純台式的年夜飯真有困難,我們到第七個農曆年,才弄出一些比較應景的菜餚,在台灣,隨手可得的菜色,在這裡卻要傷一些腦筋。
因為很難買到價格與口味都合宜的,所以必須要自己動手,食材的準備還必須看居住的地方是否有合適的中式超級市場,住在多倫多,因為有四十幾萬的華人,這方面算是得天獨厚,像大統華超市可以買到很多台灣進口的食材,像煮火鍋的丸子,蝦餃之類的,我們這次還買到黑橋香腸。
有了足夠的食材,就可以煮出一鍋很有台灣味道的火鍋,再加上牛頭牌沙茶醬,就可以調出很有家鄉味的醬料,全家圍爐吃一鍋熱騰騰的火鍋,年夜飯的味道最濃了,旁菜還有糖醋魚,青菜,炒米粉(我們用的是菲律賓的米粉)。
吃年夜飯之前,我們照例要先祭祖,擺上年夜飯,紅豆年糕,蘿蔔糕,跟一些水果飲料,然後帶領全家用台語祭拜祖先,這是我能想到最台灣方式的年夜飯了。
今年農曆年正好落在週末,有時間給我們準備,否則平常日子都要上班,實在也沒有餘力過有台灣特色的年。
另外有一些很想念的台灣式年夜菜餚,我在這裡找不到,像烤烏魚子配大蒜苗,還有火鍋料像鴿子蛋,魚皮等,另外相信還有很多,我都淡忘了,真是遺憾。
住在多倫多,我們的社交生活很單純,教會活動是主要的,農曆新年,我們教會在除夕前一個晚上舉辦慶祝晚會,大家各自帶拿手好菜,分享聚餐,隨後還有表演節目,都是教友們的才藝表演,彼此同樂,很熱鬧。
雖然是華人的農曆年,參加的以華人為主,但是也吸引了教會其他的人,所以菜色還包含了西方料理,我吃到一個南美的沙拉,好喜歡,不知道誰做的,需要找到主人,請教食譜。
大家的才藝表演,雖然都非專業,大體是唱歌,或樂器演奏,但是也有事前排演過的幽默短劇,讓大家開懷大笑,最受歡迎。
移民後,教會給了我們很多的幫助,讓我們能認識很多的本地家庭,本於基督教義,彼此關懷,互相幫助,在這樣的農曆春節,倍感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