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失業頻傳,媒體上也很多討論,我在Toronto Star上面看到這篇深度報導,談到加拿大中產階級的困境,讓我有很多感受,覺得任何從台灣來的移民或準移民都應該了解,我一時間找不到本文,作者我下次補充。
文章主要在談加拿大的中產家庭,為什麼每個月都有困難收支平衡。一個有平均家庭收入的家庭為什麼每到月底仍然很難支付他的帳單,存錢以保障退休與孩子的教育?文章陳訴一些證明,結論並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因為消費過度,不知節儉所造成。
我把文章列在下面,希望你在閱讀上沒有困難,要翻譯這麼長的文章,我實在時間上有困難,否則我真的想讓每個人都了解這篇文章,它讓我了解到一些我以前並不知道的真相,所以我儘量查出生字,希望你能閱讀順利。
文章中有幾個重點:
1. 加拿大中產階級家庭入不敷出,幾乎沒辦法存錢供退休或孩子們的教育基金。
2. 加拿大儲蓄率已經降到過位數,3%,但是這並不是消費過度造成的,主要是實質所得在過去25年幾乎完全沒有成長,同時間稅的負擔卻從36%增加到45%,加上房價上漲使房貸負擔加重,醫療費用與教育費用都增加所造成,雖然現在已經有64%的家庭超過父親一個人之外需要工作賺錢。
3. 應付前面的變局加拿大中產家庭的應變之道是舉債以應付額外的開銷,造成現在很多人面臨失業後破產的窘境。
4. 面對現在的經濟不景氣,加拿大現在需要的措施不是降低所得稅,就是補助人民儲蓄。
我個人的結論是:加拿大的中產階級尚且如此困難,更何況新移民,因此若準備來加拿大繼續做個上班族,心理要有準備,若舉債買房子,生活開銷很大,很難存錢以備退休與孩子的大學教育,生活會很拮据,若又碰上不幸失業,家庭財務會頓時無據,很容易瀕臨破產。
Dennis Brown and his wife Sharlene are trying to tell me where their money goes. Actually, they’re trying to figure out why they rarely have any money left at the end of the month to stash (存放) into a savings account or, say, an RESP (政府補助的教育處續計畫) for their two young daughters. After hearing their story, I’m stumped (難倒) too.
Dennis, 40, and Sharlene, 36, live in the Calgary suburb of Okotoks. Dennis used to be a truck driver. But after his eldest daughter was born, and he was stuck on another long-haul drive to northern British Columbia , he quit, went back to school and became a welder (焊工) so he could spend more time with his family. Sharlene shares his kids-first philosophy. She operates two Montessori (蒙特梭利) schools, one in Okotoks, another in nearby High River .
從2002年夏天移民來多倫多已經有幾年了,對新移民有益的議題已經盡力涵蓋了,該是整理總結的時候,因此整理了一些過去與其他老移民的討論,有意移民加拿大的人可以藉此揣摩移民後的生活,希望能幫助你決定如何準備,或是否要移民。很感謝其他參與的台灣朋友,提供很多寶貴的經驗:
以下大概按照時間發表的順序
多倫多的住宅區歷史與房地產 (這個只是個網站連結,當時對我尋找居住的社區很有幫助)
新移民找工作,我的經驗
移民一年感言
女兒的感想:加拿大教育與台灣的差別
台北多倫多的物價比較
多倫多的平均收入水平
台灣與加拿大國力比較
移民三年感言
學英文的經驗
移民好嗎?會不會後悔
移民多倫多的相關網路資源
移民後的僵局,孩子無法回台灣受教育
加拿大退休金制度
接父母移民加拿大
移民六年的感想
加拿大住宅獨立屋的特性
新移民購屋的財務考量
加拿大的所得稅制度
新移民的理財規劃考量
新移民要咬牙去念個學位
新移民的就業率與所得落後
加拿大苦難的中產階級
台灣移民孩子在教育與就業的挑戰
種族歧視
家居生活的挑戰:捻花植草
投資加拿大
省能挑戰:熱水器
換屋考量
出售房屋
搬家感想
2009 年的回顧與展望
給友人的回信,在加拿大工作的滿足
加拿大經濟好轉
新移民找工作指引(影片)
台灣移民購屋的常犯錯誤
木造住宅的特性
其餘比較有關的文章在留言板,移民甘苦 (住宅,就業)與 多倫多生活 這些分類之中,再次提醒你,很多朋友的回應比本文還有價值,希望你不要錯過。
這篇文章是朋友傳給我的,很有見地,想提供給其他人參考,文章出自無名的部落格,發表的人是dolin66,作者評論的本文是商周週刊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提到台灣教育的缺失,台灣的孩子明明在數學與科學的得分居全球之冠,可是自我的信心評鑑卻是全球倒數第四,作者認為這是台灣教育強調知識傳遞,卻沒有培育學習動機所造成,希望你能連過去瞧瞧。關於台灣的教育,以前也有討論過。
我想說一個我大學同學的例子,證明這篇文章所說的道理。
我大學畢業於文化建築系,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很特別,他的父親在他小學的時候去日本唸書修博士,一去八年,他自己則留在台灣跟祖母過日子,因為隔代教養,他的國中與高中都是混過去的,平常都與朋友在街上混,文化之所以考得上,一方面是分數要求不高,而且他的資質很好,可能是遺傳的關係,夠聰明,我在他身上看到一個沒有升學主義荼毒的案例。大學的時候他與其他人不一樣,很有魄力,很像那種黑社會老大的氣魄,現在大概是我們班上最有事業成就的,一家成功的建設公司的老闆,我工作的頭三年還跟他同事過。
這個人就是剛好與一般學業表現優異的人相反,人際能力一流,自我負責能力一流,雖然知識不見得高超,但是活用能力卻也很好,以我的觀察,他能有今天的發展,是因為成長的過程,沒有投入升學的競爭,老爸不在身邊,沒有壓迫,反而在街上練就了這些本領。我原本非常驚訝他這號人物,結果去美國留學之後我才知道這種人只在台灣少有。
我去美國唸碩士的時候遇到更多這樣的人,美國同學大多是這樣的人物,我才領悟其實是因為教育不同的結果,美國的孩子的成長有正常的生活,培養興趣,有很多自由時間可以有運動與社交活動,很自然會就有我大學同學那種特質,我當時的結論是,我其實是台灣教育下的受虐兒之一,沒有自信,不懂的溝通,更缺乏管理能力。
我很感慨的想,說不定在台灣學業成就越高的,人格教育受傷越嚴重,所以台灣的精英與世界相比,EQ不足,這也許也解釋為什麼台灣的政治這麼紛亂,因為EQ不足不懂得與人相處,團隊合作。
很多的台灣人移民加拿大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結果還是不斷的送孩子去補習,與在台灣沒有兩樣,這不禁讓人懷疑這篇文章所談到的教育困境其實不全然是環境造成,而是台灣人父母的心態使然,所以才會即使到了加拿大還是繼續用同樣的心態”教育”(或是折磨)孩子。
我的一個好友對我的疑惑提出這樣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