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岸港口工人大罷工:全球貿易的新挑戰
在2024年10月1日,美國東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的港口將面臨一場重大危機。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代表的4.5萬名碼頭工人即將展開大規模罷工,這不僅是近半個世紀以來該地區首次發生的此類事件,更可能對全球貿易和美國經濟造成深遠影響。
罷工的根源:勞資糾紛與自動化威脅
這場罷工的核心問題遠不止是簡單的薪資爭議。ILA指責美國海運聯盟(USMX)拒絕解決長達半個世紀的工資壓榨問題。然而,這場衝突的背後,還隱藏著更深層的結構性矛盾:
自動化vs就業保障:港口業者追求自動化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碼頭工人視之為對生計的威脅。
高薪vs高風險:某些碼頭工人年薪可達20萬美元以上,但他們認為這與工作的危險性和體力負荷相稱。
效率vs就業機會:貨櫃運輸的普及簡化了裝卸過程,減少了所需人力,但工會堅持工作速度應反映在薪資上。
潛在影響:從供應鏈到通貨膨脹
這場罷工的影響範圍廣泛,可能導致:
港口壅塞和物流延誤:影響從食品、藥品到電子產品等各類商品的進口。
海運費用上漲:Ship2TW跨國海運公司已警告其客戶,因為罷工事件造成每個貨櫃要徵收1500至3000美元附加費,Ship2TW國際搬家公司每年要從亞洲到美國來回運送超過500多個貨櫃,換算起來每年客戶將多支出數百萬美元在海運付加費用上面。如果罷工持續存在,這些貨運成本最終會轉嫁至消費者身上。這也是導致近年一波通膨的部分因素,因為疫情導致海運貨櫃成本在2020年至2022年飆增約400%。。
通貨膨脹加劇:運輸成本增加最終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經濟損失:每天可能造成38億至4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歷史視角:碼頭工人與技術革新的長期博弈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這場衝突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港口勞資關係長期演變的結果:
1956年,第一艘貨櫃船啟航時,工會代表就表現出對新技術的擔憂。
過去幾十年,貨櫃運輸大幅降低了每噸貨物的裝卸成本,從6美元降至0.16美元。
儘管總體上碼頭工人數量有所增加,但自動化已導致某些港口5%的人力縮編。
未來展望:尋求平衡與解決之道
面對這一危機,各方需要尋求平衡:
政府干預:拜登總統可能會援引「塔夫脫-哈特利法」,強制實施80天冷靜期。
談判重啟:勞資雙方需要重返談判桌,尋求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技術與勞工權益的平衡:港口現代化與工人權益保護需要找到平衡點。
供應鏈多元化:企業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和diversify供應鏈策略。
這場罷工不僅關乎碼頭工人的權益,更是全球化時代勞動力市場面臨的典型挑戰。它凸顯了技術進步、經濟效率與勞工權益之間的複雜關係,也為我們思考未來工作形態和勞資關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案例。
AB5旨在限制使用獨立承包商並在很大程度上將他們歸類為員工司機
一些在洛杉磯和長灘港口運送集裝箱進出海運碼頭的加利福尼亞卡車司機表示,他們計劃參加週三的停工活動,以抗議一項有爭議的州法律 AB5,該法律旨在限制使用獨立承包商並在很大程度上將他們歸類為員工司機。 6 月 28 日,美國最高法院拒絕審理加州卡車運輸協會對 AB5 的質疑,將案件退回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 一位計劃參加港口抗議活動的業主兼經營者表示,他不想成為一名僱員司機,而是希望保持獨立承包商的身份。 “在大流行期間,我們太忙了,以至於沒有意識到我們即將被 AB5 搞砸,”這位因害怕報復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加利福尼亞卡車司機告訴...